電影《變形金剛》展現機器人能攻善打的樣貌,令人印象深刻。不過現實生活中的機器人,反倒走向互動、關懷、陪伴等溫馨路線。今(31)日在南港展覽館展示的機器人,不但可隨音樂大跳「保庇舞」,還能扛起掃帚幫忙清潔家裡,未來說不定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將由「它」取代。
「2011台北國際機器人展」今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,現場大秀七款得獎作品,包括在日內瓦發明展奪獎牌的「Robii」與「Upitor-s」、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最小機器人的「BeRobot」、獲北美認證的「RB-050」,以及其他競賽獲獎的「音樂律動機器人」、「智慧管家」與「模組化多功能機器人」等。
其中透過整合語音辨識、互動控制介面、MP3音樂播放功能的娛樂型機器人,在展場中大跳「保庇舞」、「國民健康操」,成功地吸引參觀民眾的目光。由工研院研發的「音樂律動機器人」,還可以結合iPod,讓機器人隨音樂節奏盡情搖擺,大展舞技。
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周能傳表示,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主軸是「智慧型自動化」,經由50多家廠商的上下流整合,共產製出165件模組。其中42件是半導體、光電等產業專用的機器人,其餘123件則是負責家事、娛樂與療愈功能的服務型機器人。
為了提振國內的機器人產業,工業局、國科會與技術處將於未來5年內,挹注新台幣6億元推動產業發展,若加上產業界投入的150億元,預估智慧型機器人的產值將自新台幣450億元,大幅擴增至900億元,發展前景大有可為。
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卓永財指出,未來工業型機器人不再只是應用在工業用途,從事醫療運用的比例也將大增,像上銀推出的微創手術機器人,部份醫療機構已開始使用,日後並將與台大醫院、中國醫藥大學合作開發手部、腿部的復健機器人。
雖然國內機器人產業已跨出一大步,但仍多侷限於保全、導覽等運用在公共場所的機器人。部份廠商認為,要從這類公共用機器人跨入服務型機器人的門檻真得有難度,像家事機器人最便宜約3至4千元,但由於許多民眾覺得無法徹底清理,因此常棄而不用,如何提升使用的臨界值將成為重點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wii711.com/images/webhome_09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love5200.ec168host.org/img/images/2.gif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a.imageshack.us/img46/418/strong468x70.gif)